《德莱叶的电影》读后感10篇

2023-08-29   来源:沧元图

  《德莱叶的电影》是一本由大卫·波德维尔著作,北京吉版图书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莱叶的电影》读后感(一):所欲表达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电影不是单纯的纪录,银幕上展示的景象是经过导演精心选择安排的。这种选择安排可以发生在影片开拍之前,也可以发生在拍摄当中或拍摄之后。展示的景象可以是客观存在的实况,也可以是排演出来的场景,不论怎样,它们都含有影片创作者的意图和观点。电影语言就是他们表达的工具,和他们所欲表达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德莱叶的电影》读后感(二):《德莱叶的电影》推荐

  这是一本带有传记色彩的电影专著,带领我们走进德莱叶的人生、职业生涯,乃至他未完成的作品。

  •五十多年来,德莱叶被视作电影领域最具个人风格的大师之一。

  •《德莱叶的电影》分析了德莱叶全部的作品,尤其详析了他后期的几部作品。作者引用了300余幅电影定格画面。

  •《德莱叶的电影》不仅如一道光照亮了德莱叶的创造生涯,更为现代电影研究提供了一种范式。

  《德莱叶的电影》读后感(三):全面地、*地探讨德莱叶电影的专著

  大卫·波德维尔的这部著作,是目前为止第一本全面地、*地探讨德莱叶电影的专著。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详尽阐释了德莱叶的电影是如何挑战了电影界的传统和审美定式,它们挑战着常规的观影体验,并重塑了电影的叙事法则。书中分析了德莱叶全部的作品,尤其详析了他后期的几部作品。作者引用了300余幅电影定格画面,详解德莱叶的技术风格。同时,波德维尔也回溯了好莱坞传统的电影手法、作者电影这一概念的成型发展,以及电影叙事的原则与解构。最终,本书不仅如一道光照亮了德莱叶的创造生涯,更为现代电影研究提供了一种范式。

  《德莱叶的电影》读后感(四):德莱叶的一生,被定义成一则“克己清修”的传奇!

  德莱叶的一生,被定义成一则“克己清修”的传奇,他的形象,定格成一个阴郁、克己、严苛的丹麦人。因为这幅过分*人心的“肖像”,我们几乎忽略了德莱叶给电影领域—从美学层面至工业体系—带来的**般的**。比如,《圣女贞德受难记》之前的作品多被视作“学徒期”的习作,是后期杰作的试制品。这一理解从根本上忽略了那些电影在默片时代的地位,忽略了它们在那个时代掀起的开拓与革新。至于德莱叶后期备受瞩目的五部电影:《圣女贞德受难记》、《吸血鬼》、《神谴之日》、《诺言》和《盖特尔德》,传统意义上的解读仍未能触及德莱叶带来的真正挑战。

  《德莱叶的电影》读后感(五):因为译者的原因我觉得此书很好

  一切如题所示

  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就你嫌评论字数短

  《德莱叶的电影》读后感(六):原书很好,但中文版漏译误译不少

  刚看完前两章,感觉漏译误译不少,比如(这样的例子很多)

  中文版第11页第5段:

  “1. 逻辑。电影叙事总是强调逻辑:层递式的蝴蝶效应,思辨的推论,或情感剧中改变了命运的偶然与瞬间。然而这任何一种逻辑,在德莱叶的电影里失效了-在叙事的进程中,那只看不见的手是谁的?是谁让故事这样而不是那样地进展下去?是角色?是社会?还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孰是因?孰是果?整个事件如何起承转合?以及,摄影机的移动,场景布置,剪辑和声效怎样共同营造出一个自成一体的故事逻辑?当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得承认德莱叶电影里的混沌逻辑,他的叙述是反线性的,一桩接着一桩的事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是随机的,偶发的,只能归于超自然或神力。那是梦呓般的心理轨迹,简约且抽象。”

  而原文截图下来是这样的(google图书里有,第5页):

  http://.douban./photos/photo/1507959803/

  感觉大致应翻译为:

  1、组织的逻辑原则。大多数电影叙事都是基于某种逻辑:分类的(比如罗列蝴蝶种类的电影),修辞的(比如引用论据支持为某位候选人投票),或是因果的(比如叙事性电影). 几乎所有德莱叶的电影都是叙事的,由因果逻辑支配。不过我们还能进一步细化。哪些因是重要的?(角色?社会?某种原动力比如上帝?)存在什么程度的因果关系?(一因一果或一因多果?)在叙述过程中是不是始终存在重复,变格,对比,扩展或因果模式?有没有平行于或者变换主要情节的次要情节或者嵌套式叙述?对基于任何媒介的叙事都存在这些问题,既然我们在讨论电影,我们也要问摄影机的移动,场景调度,剪辑和声效这些电影手段如何用来创造逻辑模式。我们将会看到在德莱叶的电影中,叙事逻辑将角色设在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的逻辑模式中(而是由自然、法律、上帝所支配),叙事的平行性减轻个人心理的重要性,并建立一种抽象的对比和置换的模式。

  再比如中文版第11页最后一段:

  “德莱叶的电影里总是带着一些突兀的断裂,尤其,叙事的内在逻辑和故事发生的时空这二者脱节了,这成了他设下的最大难题。在经典好莱坞电影中,故事得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时空是故事得以展开、进行并完整的组成部分。而在德莱叶的电影里,情节是*的,时间和空间都被抽离了,我们仿佛在看一出封闭的室内剧,无所谓年代,无所谓背景,无始亦无终。观看电影的我们,仿佛被抛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我们所不熟悉的时空里。

  而原文则是(第6页):

  http://.douban./photos/photo/1514884952/

《德莱叶的电影》读后感10篇

http://m.097110000.com/fangjiatongzhifanwen/381172.html

推荐访问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红色家书 - 革命烈士书信选编》范文(精选4篇)

沧元图

《红色家书》经典诵读--演讲稿(一等奖作品)【六篇】

沧元图

《红色家书》经典诵读--演讲稿(一等奖作品)范文(合集七篇)

沧元图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三篇

沧元图

《红色家书 - 革命烈士书信选编》范文(精选5篇)

沧元图

《苏东坡传》读后感10篇

沧元图

《苏辛词说》读后感10篇

沧元图

《个体赋能》经典读后感10篇

沧元图

《楚留香新传1:借尸还魂》读后感10篇

沧元图

《黑水浒》的读后感10篇

沧元图